春日的郊野,生机盎然。昨日,缙云县东方镇1000亩会集连片酸化犁地综合管理区,装有土壤调度剂的无人机振荡着“翅膀”高效作业,回旋扭转在农田上空下了一场给土壤治“酸”的“及时雨”。
作为全国第一批酸化犁地管理要点县,缙云探究酸性土壤改良技能,打出系列“降酸培肥”组合拳,两年来共施行酸化犁地管理面积8.606万亩,变旧日“瘦土”为“肥田”,有用提高了犁地亩产。
49岁的王杰峰是缙云县新建镇和源村的种粮大户,这几天,他忙着育早稻禾苗。早在2008年,王杰峰就成立了缙云县圣恩水稻专业合作社,2013年又成立了家庭农场,扩展规划流转了1400亩犁地栽培水稻、小麦。“肥越施越多,地却感觉不那么好种。”王杰峰疑惑了,“这到底是啥原因?”后来,缙云县农业乡村局的技能专家告知他,问题出在酸化犁地。
何谓酸化?简而言之,便是土壤pH值下降。“酸化犁地的构成并非一朝一夕,当酸化到达某些特定的程度,会加重土壤肥力退化、生态功用衰减等问题,直接影响农业生产。”缙云县农业乡村局副局长胡远青直言。
本年中心一号文件中理解精确地提出“加强东北黑土区腐蚀沟、南边酸化退化犁地管理”。而缙云县共有犁地面积26.196万亩,pH值5.5以下的酸性犁地面积23.97万亩,犁地土壤“酸、瘦”复合问题杰出。2023年农业乡村部发动施行酸化犁地管理要点县建造,缙云县申报成为第一批管理要点县。
土壤治“酸”并非一蹴即至。为了啃下这块“硬骨头”,缙云县以2023—2025年为期,全面落实“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”战略,以“降酸、阻酸、控酸”为中心,展开酸化犁地管理关键技能联合攻关。
该县建立了95个酸化犁地作用监测点和21个长时间定位实验点,通过测土配方上肥技能和规范农田质量提高项目施行,累计采集了4500多份土壤样品进行化验剖析,构建起掩盖全域的犁地质量数据库。
缙云县土肥植保动力站站长吕勇杰介绍,针对不同酸化程度的犁地,缙云大力推行“稻芥”“稻麦”轮作等水旱轮作形式,运用杀虫灯等病虫害统防控制技能,削减化肥施用次数,一起推行产品有机肥,鼓舞冬闲田栽培绿肥,支撑秸秆科学还田,2024年在项目施行区内推行有机肥、农家肥等5500余吨,补助栽培紫云英等绿肥1000余亩,秸秆还田面积达8万余亩。
通过在东方镇酸化犁地综合管理区的探究实践,现在缙云已构成了“土壤调度剂+水稻专用肥+有机肥+喷施海藻寡糖植物增效剂+秸秆还田”的技能形式,土壤改良作用显着。“这两年通过管理,土壤从板结变得蓬松了,pH值提高了0.3,肥力显著地增强,水稻均匀亩产提高了100斤左右。”东方镇酸化犁地综合管理区负责人田晓村说。
眼下正是春耕备耕的黄金时期,缙云各地都在抢抓农时。“春耕前撒施生石灰,双季稻插秧前增施有机肥作底肥,中稻收割后栽培紫云英当绿肥……”在王杰峰的家庭农场,缙云县农业乡村局的技能专家又来供给技能指导了。“农耕的重要节点专家都来,还免费给我送土壤调度剂,赶上了好方针,种田更有奔头了。”王杰峰说。
近两年,缙云集成推行酸化犁地综合管理技能形式,大力鼓舞栽培大户、家庭农场、合作社等新式农业运营主体和小农户自主展开酸化犁地管理,通过训练宣扬、技能指导等方法改变农户的播种观念,科普治“酸”常识。
“甭说,治‘酸’作用还线亩田,种了水稻、芥菜、毛芋,通过这两年的管理,显着感觉庄稼的成长潜力更足了。”本年71岁的东方镇胪膛村村民田官通说。现在,在治“酸”项目区外,缙云自主展开酸化犁地管理的主体已有50多个,触及面积1.1万余亩。
据统计,2023年缙云全县酸化犁地管理项目施行面积8.206万亩,2024年又新增0.4万亩。现在酸化犁地管理项目区内土壤pH值均匀提高了0.41个单位,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匀提高15.72%,水稻均匀增产5.18%,降酸、培肥、增产的土壤生态蝶变正悄然产生。